前沿课题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前沿课题 >

我校多位教师在权威媒体建言发声

“通过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、协同治理机制,更好造就城市‘超强大脑’,让城市治理更加‘聪明’,实现收放自如,进退裕如,推动城市包容、安全、有韧性和可持续发展。”4月27日,我校经济学院吉富星教授在《经济日报》理论版发表《以“数智化”提升城市治理》一文。这是近日我校又一位教师在权威媒体建言发声。(《经济日报》2020年4月27日11版)

新冠疫情发生以来,我校教师在坚持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,积极承担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,纷纷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或从事的工作,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建言献策。

4月15日,我校林维教授与5位法学专家一起,应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,为疫情背景下的检察战“疫”和常态化履职“把脉支招”。林维对疫情防控期间,检察机关以高度的敏锐性和鉴别力,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给予高度肯定。他对后疫情时期的检察依法战“疫”工作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:一是进一步为保障复工复产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。二是加大指导案例的供给量,充分吸收此次疫情典型案例类型化、指导化经验,加强对新类型犯罪案件的研究指导。三是积极探索、拓宽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。四是进一步加强刑事司法理念的学习、检察文化的传播等。(《检查日报》4月18日第03版)

4月19日,《光明日报》报道疫情期间就业变化,在谈到“新职业”时,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帆说:“疫情下催生的新职业,让我们看到了更多职业可能性。不仅是直播人才,可以预见的是,面对云技术等互联网领域产业的快速发展,像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’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’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’和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’等信息技术支持相关的新职业也会持续抢手。”(《光明日报》2020年04月19日05版)

4月27日,我校招就处处长闫雷对《光明日报》记者说道,疫情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因素,也给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。受疫情影响,往年在线下举办的专场宣讲会、双选会以及就业指导等工作,今年都“搬”到了线上。(《光明日报》2020年04月27日08版)

政法学院童小军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儿童保护研究。4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决定起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数,为4151人,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,这一数字上升了2.2%。童小军指出了儿童性侵害的严重后果、原因,并就当前情况下取证、筑牢安全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。(《中国青年报》2020年04月22日06版)

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。如我校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结合“刷流量”的行为,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、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采访时,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
疫情发生以来,我校还有一批专家学者在光明日报、党建网、中国社会科学网、人民政协报等权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。

勇立潮头、引领创新,是广大知识分子的品格;天下为公、担当道义,是广大知识分子的情怀。近年来,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不断加强对重大理论和重要现实问题研究,主动做好建言资政工作,智库建设工作不断取得进展。与此同时,学校始终要求广大教师在站好讲台的同时,心里要装着国家和人民,积极参与到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,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专业理想结合起来,担负起时代发展的重任,为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多做贡献。


上一篇:【项目申报】关于转发《2020年度学风建设资助计划项目申报指南》的通知
下一篇:林维副校长率队拜访退役军人事务部